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首页 > 文学精选 > 三国描写鲁肃的句子

三国描写鲁肃的句子

时间:2022-06-08 22:30:42

1、而当时的鲁肃,当初为诸葛亮借荆州立下了“借条”,三次要荆州都空手而回,其实他也想到了同样的问题,他也在深思熟虑,而不是妇人之仁,他知道,如果刘备被逼急了,跟曹操合兵一处,那自己小小的江东岂不是孤立无援?

2、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柠檬胶漆这些材料。

3、从这两段话上,我们可以看出,鲁肃的心系着整个江东,顾全大局,而不是只为了个人的利益。他的思想,不是张昭那些人的思想能比得上的!他有自己的主见,而且还一心一意的坚持下去,由这点,就可以驳倒对他的第一条错误定义:没主见。

4、在周瑜三番用计想杀掉诸葛亮的实践中,鲁肃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人物,这一段时间,他两头来回跑,总是秘密的把周瑜的话告诉诸葛亮,又偷偷把诸葛亮的话告诉周瑜。看起来,他仿佛是一个两头不讨好的、傻乎乎的人。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从书上摘抄了一些句子:鲁肃乃以此言告知周瑜。肃大惊,又将此言告知孔明。肃遂星夜回见周瑜,备述孔明之言。肃闻言,乃往见孔明。从这些句子中,我们读出的鲁肃,仿佛是一个笨拙愚蠢、来回乱跑的笨蛋。但并不是这样。

5、曹操惊慌失措的逃往华容道,大喊:“天欲亡我乎?”

6、鲁肃当时就知道周瑜对诸葛亮不善,但他明白,如果诸葛亮和他们东吴闹僵了,那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只好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和稀泥,尽量保持他们关系的平和,不让他们双方彻底翻脸。由此我们可见,鲁肃是一个很有脑子的人,怪不得周瑜临死前说道:“鲁子敬强我十倍矣!”我深有同感。

7、孙刘两家,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8、还有,当周瑜和鲁肃见面言谈时,孔明故意激他,三国演义上说:孔明曰:“吾笑子敬不识时务耳,今曹操灭数人,天下无人能敌矣!今孙权不识时务,至此孤身江夏,难以自保。汝可劝将军降曹,付之天命,何足惜哉?”鲁肃勃然大怒曰:“吾主安可屈膝于国贼乎!”这一段话,也表现了鲁肃坚如磐石的决心是多么的不可动摇。

9、鲁肃:诸葛亮相约与鲁肃一起去取箭,鲁肃是个大好人,老实人,觉得离敌营这么近实在不安全,心地善良,蜀吴联合的首倡者和鉴定维持者。顾全大局,是三国里的大好人。

10、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黄盖:德高望重的东吴老臣,忠心耿耿,一心报国。自愿提出愿行苦肉计,虽年事已高但其心不老,赤胆忠心,被打的皮开肉绽,心甘情愿,他是赤壁之战的头功。

12、这段话体现了鲁肃顾全大局,忠厚守信的特点。

13、第三点:有人认为他是妇人之仁。

14、鲁肃(172-217),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东吴著名军事统帅。他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口。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哀。

15、东吴,诸葛亮命关羽在华容道斩杀曹操,关羽重恩而放行,诸葛亮“大怒”,欲杀之,鲁肃劝道:“将功赎罪”

16、鲁肃的外貌特征: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体貌魁奇,难以描述,看上去就是那种老实人。

17、诸葛亮:足智多谋,胸有成竹,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妥善的保全自身,留存实力。深入分析了解了敌军统帅性格弱点----多疑,根据这个弱点,在知晓天文地理的情况下,算准当日有大雾,以曹操的性格一定不敢出兵,肯定是调拨弓弩手以拒敌。

18、由此可见,他和诸葛亮的想法不谋而合,这就更说明了他高人一筹的智慧和远见的卓识。

19、一个看上去愚笨的人,如何却得到了众多豪杰的赏识?想必很多人都大为不解。的确,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鲁肃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没主见、笨拙且愚蠢、并且有妇人之仁的、没有多大能耐的人,而今我细品三国,却找到了许多事件驳倒这些理论,下面,就请听听,我眼中的鲁肃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20、周瑜大怒,曰:“亮有意而为”

21、从而得知鲁肃体貌魁伟,因好骑射习武,体型像个武将,从鲁肃赠粮给周瑜看得出,鲁肃人长的老实善良。

22、阚泽:同样与黄盖一样赤胆忠心,在东吴任参军,虽是书生,能言善辩,连夜过江向曹操献降书,曹操本已识破,阚泽凭自己纷繁的才能、机警与应变能力使曹操相信是真心归降,黄盖曾有言如果不是阚泽巧言善辩,自己这一身的苦就白受了。诈降成功后又与甘宁一起骗得奸细二蔡的信任,同样为赤壁之战做出了卓越贡献。

23、第二点:有人认为他笨拙且愚蠢。

24、就这样,说鲁肃笨拙愚蠢的理论也被驳倒了。

25、第一点:有人认为他没主见。

26、没主见,这可不然,记得当初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南下,诈称一百万,准备顺势灭吴。当时孙权的门上有主降的,也有主战的。据三国演义上写:张昭曰:“曹操坐拥四方,主宰天意,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众谋士曰:“子布之言甚善也。”鲁肃曰:“不然,众人皆可降,唯独将军不可降。将军降曹,欲安归所乎?若降曹,岂得南面称孤哉!”这些话,充分表示了鲁肃深谋远虑、眼光长远的特点。张昭等人皆懦弱不堪,唯独他,敢站出来,为孙权着想,这难道还能说他没主见吗?

27、周瑜:都说周瑜气量狭小,其实不是,周瑜死后诸葛亮都说过,他是爱才而不是嫉妒。周瑜衷心事主,年纪轻轻,果有将才,军容法度严明,领兵有方,有条理。尊重长者,黄盖是东吴三世老臣,约行苦肉计,虽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被打的人疼在身上,打的人疼在心里。

28、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

29、当时金戈铁马的古代,谁得到的城池就是谁的,哪有借荆州这一说?其实,孔明当时早有先见之明,不想和东吴彻底的翻了脸,于是就用了借这个词。他知道,如果把东吴逼急了,一投靠曹操,灭了自己的国家是很轻松的。

30、没错,妇人之仁这一条错误定义也同样被驳倒了。

31、曹操:生性多疑,且在赤壁兵败之前,颇有兵威,接二连三的胜利让他有点骄傲,骄兵必败,是兵家大忌,不听众臣劝谏风向问题,骄傲自满,得意自大,终获赤壁惨败,败走华容道。

32、是的,在我眼中的鲁肃,就是这样的,他和蔼,看上去愚蠢,其实他是大智若愚。

33、三国里的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杰。

34、鲁肃在讨要荆州的时候,有些妇人之仁。第一次要荆州,刘备将病的垂死的公子刘琦带到鲁肃面前,一下子,鲁肃就默然无语,从而默默的回去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刘备说着说着仰天长叹,便失声痛哭,鲁肃一看,不行了,于是只好用好言抚慰,又空着手回去了。许多人看到这里,都会在心中暗骂鲁肃:“你还是个男子汉吗?强行要回去不就得了?”然而,鲁肃却比我们想的更加深远,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35、鲁肃对吕蒙惊人长进的吃惊和赞叹的句子是:“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