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宁夏谚语和歇后语-通用65句

宁夏谚语和歇后语-通用65句

时间:2023-03-16 17:43:53

宁夏谚语和歇后语

1、八仙过海一各显神通

2、丈二和尚一摸不着头脑

3、宁夏小曲,民间称小曲子。是一种汉族说唱艺术。流行于宁夏银川、永宁、贺兰、中宁、同心、平罗、惠农等地。现已濒临失传。

4、(同心莲花山青苗水会-同心县)

5、(贺兰砚制作技艺-银川市)

6、传统戏剧

7、东西厢房一门当户对。

8、回族民间器乐,是宁夏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文化活动中,传承了宁夏古代乐器和西北边塞乐器及其音乐,并将之逐步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回族民间乐器。2006年5月20日,回族民间器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个世纪,我国文史学家考证出宁夏哇呜、咪咪、口弦分别是汉唐以来在宁夏流传的古乐器埙、羌笛、芦管、簧的流变和遗存。

9、双喜临门一重庆

10、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11、宁夏回族山花儿,是指主要流传于六盘山宁夏回族中的代表性民歌体裁。在继承古陇山民歌“三句一叠”的基础上多以单套短歌的形式即兴填词演唱,多用五声音阶式迂回进行。2006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曲目有《黄河岸上牛喝水》、《看一趟心上的尕花》、《花儿本是心上的话》等。

12、偷鸡不成一蚀把米

13、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64项),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区域。

14、金银铜铁一无锡

15、传统医药

16、民间音乐

17、年5月20日,回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8、让我们好好珍惜和传承

19、年,文化部组织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中直单位申报的1111个项目进行了审议。之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评审委员会根据项目价值进行了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提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298项,其中新入选151项,扩展项147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表述,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调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回族医药

21、回族服饰

22、隆德杨氏家族的泥塑艺术是一种汉族民俗工艺品。可溯源到清光绪年间,一直以家族口、耳、手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目前健在的彩塑老艺人杨栖鹤是第四代传人。杨氏泥塑在选料、酿泥、造像程序及色彩处理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工艺。

23、砚台制作技艺

24、作为汉族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四方形小阁里有两三个人扮饰戏曲故事中的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抬阁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抬阁的种类繁多,各地抬阁的艺术形式各有特色。

25、宁夏小曲子形成年代不详,方志上无文字记载。据老艺人的回忆,清朝中后期宁夏境内已有民间小曲艺人活动。清光绪年间,宁夏小曲的演唱广为流行。此时期,宁夏小曲的卖唱艺人也渐多起来,银川、永宁、吴忠、石嘴山等地已有卖唱班社,这些班社对宁夏小曲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宁夏小曲是宁夏坐唱这种艺术形式的前身。2014年11月11日,宁夏小曲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6、固原砖雕是传统美术中的造型艺术之一,起源于唐宋,成熟于明清,砖雕产品主要使用于宗教场所及普通百姓家的各种建筑,它以立意新颖,构图严谨,造型生动,雕工精湛而闻名西北,被人们喻为“砖头上绽放的花朵”。

27、北武当庙寺庙音乐(平罗县)

28、抬阁,又称擡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汉族传统民俗舞蹈。

29、北武当庙寺庙音乐由于民歌、小调的融入,宫廷音乐的润色,南北佛家的唱腔互渗,形成浓郁的音乐特色。武当庙寺庙音乐的文乐唱谱是用我国古代“工尺谱”的记谱方法记录下来的;而武乐,也是用我国一种古代对打击乐器竖行式的记谱方法记录下来的,又名“渣渣子”,是北武当庙佛教音乐最具价值的部分。

30、(杨氏家庭泥塑-隆德县)

宁夏谚语和歇后语

31、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2、千里冰缝一银川

33、瞎子点灯一白费油

3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35、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6、民间信俗

37、传统技艺

38、传统美术

39、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0、回族民间器乐

41、传统音乐

42、砖雕(固原市)

43、用贺兰石雕刻成一方砚台或摆件,通过雕刻艺术家巧妙的构思、制作,就会成为一幅非常俏丽独特的汉族传统手工艺术品。从实用价值上来讲,贺兰石质地营润,纹理细而不滑,抚之如同小儿肌肤,和之似玉馨,质坚而不硬,易于刀刻,用它雕刻的砚台具有呵气见水,易发墨而不损毫,余墨加盖而多日不干不霉且保持墨色的特点,这就是贺兰石砚名贵之所在。

44、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

45、隔门看人一把人看偏了

46、身边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47、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秦腔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中联合申报成功。

48、回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回族语言文字(包括回族汉语、经堂语、众多地方语及拼音文字小儿经)、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寓言、笑话、叙事诗、儿歌、谚语、歇后语等)、音乐(民歌、民调、乐器等)、舞蹈(歌舞、乐舞、器械舞、舞龙、舞狮等)、曲艺(说唱宴席曲、表针线等)、习惯与礼仪(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婚姻、丧葬、节庆、信仰、竞技及家庭礼仪、交往礼仪、人生礼仪等)、手工艺(雕刻、刺绣、编织、漆艺及食品加工工艺等)以及一些歌会、场所和文化生态社区。

49、芝麻开花一节节高

50、贺兰砚制作技艺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贺兰石乃宁夏五宝之一,它生长于贺兰山,因此得名。贺兰石呈天然褐紫、豆绿两色相互掩映,对比十分强烈,还常伴有玉带、云纹、眉子、银线、石眼、绿豆点等不可多得的天然特色陪衬。

51、虎落平川一被犬欺

52、滩羊皮鞣制工艺

5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6年批准命名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4、回族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5、草船借箭一满载而归

56、回族传统婚俗

57、宁夏小曲(银川市)

58、(张氏回医正骨疗法、回族汤瓶八诊疗法)

59、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60、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不仅传递着友谊,也架起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汤瓶八诊是丝绸之路沉淀下来的知识与记忆,是阿拉伯医学、中东伊斯兰医学和中华医学文化结合的产物,它是在长达千年的探索实践中、总结而形成的保健医学疗法。汤瓶八诊疗法主要包括:头诊、面诊、耳诊、手诊、脚诊、骨诊、脉诊、气诊八种内病外治非药物疗法和油疗、火疗、水疗、放血疗法、熏疗等内病外治药物疗法,及将养生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养生方案。

宁夏谚语和歇后语

61、二毛皮是宁夏五宝之白宝。“二毛”本意指“斑白的头发”,这里是借用其“白”的含义。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保护二毛皮制作工艺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62、回医医药

63、(芯字、铁枝、飘色-隆德县高台)

64、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65、宁夏回族山花儿,是指主要流传于六盘山宁夏回族中的代表性民歌体裁。在继承古陇山民歌“三句一叠”的基础上多以单套短歌的形式即兴填词演唱,多用五声音阶式迂回进行。2006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曲目有《黄河岸上牛喝水》、《看一趟心上的尕花》、《花儿本是心上的话》等。还有回族民间器乐,回族服饰。